无论是币圈业内人还是传统领域圈外人,大凡关注区块链行业时间长了,都会经受一次次的灵魂拷问:区块链行业之于社会的核心价值到底是什么?
一方面,比特币、以太坊、FIL、CHIA等区块链项目挖矿算力之争愈演愈烈,能耗和环保问题不容小觑,圈外人无法理解投入大量电力去挖没有任何传统社会价值的加密货币意义是什么?
另一方面,区块链行业内各类项目层出不穷,真正有技术底子的价值项目,似乎在融到巨资之后的很长时间内都处于发展“沉默期”,而一些看着没技术含量的山寨空气币,却被轮番热捧炒作,成为大家追捧的焦点。公众号关注:博森科技小蝶。
这样一来,就让区块链整个行业的“价值观”变得异常扭曲和错乱。
圈外人看圈内,看不到区块链“去中心化”思想下各类DeFi技术协议爆发增长背后的魅力,看到的只是一群不务正业的炒币年轻人和他们玩合约爆仓的故事;反观圈内人在追求暴富的路上心态愈加浮躁和茫然,也无法静下心来感受区块链各领域基础设施的逐渐羽翼丰满。
在我看来,区块链行业总共有三层价值:共识价值、技术价值、应用价值。
区块链行业的第一层价值叫“共识价值“。
“共识”是通过时间累积、历史传承、市场换手等因素共同叠加出来的“时间价值”,它具有不可逆、不可取代性、不可被消灭等诸多特性。
比如比特币是中本聪在2008年做的一个点对点电子支付的实验,本意是要取代传统银行支付体系做全新的货币支付系统,但没过多久就发现比特币的出块速度和块处理交易量远不足以支撑传统金融系统庞大的支付需求,所以在中本聪眼里比特币或许在他选择消失的那一刻就已经死掉了。
“共识价值“的存在一定的社群壁垒和认知门槛,且共识从建立到巩固到发展壮大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但共识价值的魅力就在于此,只要有一部分人愿意相信,市场有一定的换手率存在,其价值意义就能找到支撑,而只要其不被消灭,就会随着时间一点点扩张、演化、生长,进而获得更大更广阔的市场。
支撑比特币价值的正是其10多年累积下来的“共识”价值,从一开始的矿工认可,到后来币圈少部分投资者的认可,再到现在主流投资机构的认可,未来或许会有更多国家层的战略布局。比特币身上沉淀下来的价值就是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共识价值”。
区块链行业的第三层价值叫“应用价值”
很多传统互联网受众对互联网的认知一开始就跨越进了应用阶段。我们所熟悉的各种门户网站、社交平台、搜索工具,邮箱、微信、抖音等移动互联网App等都是应用层的产物,而更早阶段的ICP/IP通信协议、HTTP网页浏览器请求协议、FTP计算机文件传输协议等互联网通信基础设施层的架构,想必大家一定很陌生。
我们现在所处的区块链行业正值各基础设施层风风火火的时候,也正是大家都比较陌生的早期技术协议架构阶段。比如:Dfinity正在打造超级区块链计算底层;以太坊、NEAR等公链正在打造智能合约开放平台底层;Filecoin则是在打造区块链分布式存储系统。这些技术本身就存在一定的认知壁垒,普通用户很难其实也大可不必去了解这些,只需去体验区块链应用层的发展即可。
眼下的这一轮牛市,正是以太坊DeFi应用生态给引爆的。以太坊DeFi生态从2017年雏形诞生以来,截至到现在锁仓价值已经突破了550亿美元,出现了Compound、AAVE、Uniswap、Curve等一系列优秀的DeFi应用服务,再加上之后币安智能链BSC、火币生态链HECO等在DeFi应用上的进一步市场渗透。相比,19年那波火爆不久便死掉的EOS和波场菠菜类游戏应用生态,DeFi应用已经算是相当成熟了。不少人也已通过各种流动性挖矿、质押挖矿、借贷服务等享受到了区块链开放金融应用的便利。
由于很多年轻人都“躺平”了,所以许多互联网应用存在创新乏力、拉新成本高、留存率低,商业模式匮乏以及背后诸多大数据杀熟、侵犯用户隐私等等“内卷化”问题。相较之下,在区块链公链上开发应用开发门槛低,创新组合丰富,用户拉新成本低(空投),用户黏性高等等优势,因此在区块链领域做应用创新的机会是相当大的。
不过,目前DeFi应用还处于早期阶段,利用Compound等平台进行质押借贷的多数是一些矿工,而利用闪电贷服务的只是一些精通程序的极客们,普通用户参与DeFi应用的深度并不够,且“流动性挖矿”靠二级市场反哺一级市场的行为,存在一定的投机性。不过,我们不能对一个早期快速孕育能量的市场太过苛刻,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仅一个“流动性挖矿”机制就带给了DeFi市场近一年的繁荣,而且令整个行业一荣俱荣,我们不敢想象下一个激活行业二次爆发的技术会是什么?其又将带来怎样的繁荣景象。公众号关注:博森科技小蝶。
赞222
(0)
无论是币圈业内人还是传统领域圈外人,大凡关注区块链行业时间长了,都会经受一次次的灵魂拷问:区块链行业之于社会的核心价值到底是什么?
一方面,比特币、以太坊、FIL、CHIA等区块链项目挖矿算力之争愈演愈烈,能耗和环保问题不容小觑,圈外人无法理解投入大量电力去挖没有任何传统社会价值的加密货币意义是什么?
另一方面,区块链行业内各类项目层出不穷,真正有技术底子的价值项目,似乎在融到巨资之后的很长时间内都处于发展“沉默期”,而一些看着没技术含量的山寨空气币,却被轮番热捧炒作,成为大家追捧的焦点。公众号关注:博森科技小蝶。
这样一来,就让区块链整个行业的“价值观”变得异常扭曲和错乱。
圈外人看圈内,看不到区块链“去中心化”思想下各类DeFi技术协议爆发增长背后的魅力,看到的只是一群不务正业的炒币年轻人和他们玩合约爆仓的故事;反观圈内人在追求暴富的路上心态愈加浮躁和茫然,也无法静下心来感受区块链各领域基础设施的逐渐羽翼丰满。
在我看来,区块链行业总共有三层价值:共识价值、技术价值、应用价值。
区块链行业的第一层价值叫“共识价值“。
“共识”是通过时间累积、历史传承、市场换手等因素共同叠加出来的“时间价值”,它具有不可逆、不可取代性、不可被消灭等诸多特性。
比如比特币是中本聪在2008年做的一个点对点电子支付的实验,本意是要取代传统银行支付体系做全新的货币支付系统,但没过多久就发现比特币的出块速度和块处理交易量远不足以支撑传统金融系统庞大的支付需求,所以在中本聪眼里比特币或许在他选择消失的那一刻就已经死掉了。
“共识价值“的存在一定的社群壁垒和认知门槛,且共识从建立到巩固到发展壮大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但共识价值的魅力就在于此,只要有一部分人愿意相信,市场有一定的换手率存在,其价值意义就能找到支撑,而只要其不被消灭,就会随着时间一点点扩张、演化、生长,进而获得更大更广阔的市场。
支撑比特币价值的正是其10多年累积下来的“共识”价值,从一开始的矿工认可,到后来币圈少部分投资者的认可,再到现在主流投资机构的认可,未来或许会有更多国家层的战略布局。比特币身上沉淀下来的价值就是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共识价值”。
区块链行业的第三层价值叫“应用价值”
很多传统互联网受众对互联网的认知一开始就跨越进了应用阶段。我们所熟悉的各种门户网站、社交平台、搜索工具,邮箱、微信、抖音等移动互联网App等都是应用层的产物,而更早阶段的ICP/IP通信协议、HTTP网页浏览器请求协议、FTP计算机文件传输协议等互联网通信基础设施层的架构,想必大家一定很陌生。
我们现在所处的区块链行业正值各基础设施层风风火火的时候,也正是大家都比较陌生的早期技术协议架构阶段。比如:Dfinity正在打造超级区块链计算底层;以太坊、NEAR等公链正在打造智能合约开放平台底层;Filecoin则是在打造区块链分布式存储系统。这些技术本身就存在一定的认知壁垒,普通用户很难其实也大可不必去了解这些,只需去体验区块链应用层的发展即可。
眼下的这一轮牛市,正是以太坊DeFi应用生态给引爆的。以太坊DeFi生态从2017年雏形诞生以来,截至到现在锁仓价值已经突破了550亿美元,出现了Compound、AAVE、Uniswap、Curve等一系列优秀的DeFi应用服务,再加上之后币安智能链BSC、火币生态链HECO等在DeFi应用上的进一步市场渗透。相比,19年那波火爆不久便死掉的EOS和波场菠菜类游戏应用生态,DeFi应用已经算是相当成熟了。不少人也已通过各种流动性挖矿、质押挖矿、借贷服务等享受到了区块链开放金融应用的便利。
由于很多年轻人都“躺平”了,所以许多互联网应用存在创新乏力、拉新成本高、留存率低,商业模式匮乏以及背后诸多大数据杀熟、侵犯用户隐私等等“内卷化”问题。相较之下,在区块链公链上开发应用开发门槛低,创新组合丰富,用户拉新成本低(空投),用户黏性高等等优势,因此在区块链领域做应用创新的机会是相当大的。
不过,目前DeFi应用还处于早期阶段,利用Compound等平台进行质押借贷的多数是一些矿工,而利用闪电贷服务的只是一些精通程序的极客们,普通用户参与DeFi应用的深度并不够,且“流动性挖矿”靠二级市场反哺一级市场的行为,存在一定的投机性。不过,我们不能对一个早期快速孕育能量的市场太过苛刻,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仅一个“流动性挖矿”机制就带给了DeFi市场近一年的繁荣,而且令整个行业一荣俱荣,我们不敢想象下一个激活行业二次爆发的技术会是什么?其又将带来怎样的繁荣景象。公众号关注:博森科技小蝶。
立即评论